(一)堤坝白蚁治理简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尤为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全国上下兴建了大量山塘水库。据统计(1981),全国大型水库308座,中型水库2333座,小型水库84000座,山塘6310000座,总计近640万座。随着时间的推移,白蚁移至土坝内营巢形成危害,久而久之对大坝安全构成威胁。我国对堤坝白蚁的治理最早开始于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对堤坝白蚁的防治主要是采用广东防治经验,即“找、标、杀”“找、标、灌”“找、杀”的八字方针,杀灭堤坝上出现的白蚁后,对坝体内残存的蚁巢空腔进行回填压实。 (二)堤坝白蚁防治研究简况 1960~1961年,中国科学院昆虫所蔡邦华教授在湖北荆江大堤开展了大堤白蚁的研究。 1978年,张宗福在《昆虫学报》上发表了《黑翅土白蚁蚁巢定位》的研究。在湖北林地做了试验解剖,用数学公式推断蚁巢位置。 1980年,陈缚尧在《昆虫知识》上介绍了土栖白蚁巢的指示目标——鸡枞菌,说明了了鸡枞菌与蚁巢的关系。 1981年,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由陈缚尧编写的《土栖白蚁》一书,对土栖白蚁的相关习性做了详细的介绍。 1989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由李栋编写的《堤坝白蚁》一书。 1996年,徐兴新、李栋等在《昆虫学报》上发表了《探地雷达探测堤坝白蚁巢的研究》论文。 2001年,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由严国璋编写的《堤坝白蚁及其防治》一书,详细介绍了堤坝白蚁的活动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200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李栋、田伟金编写的《白蚁论文集》一书,书中收录了多篇关于堤坝白蚁防治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