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危害堤坝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危害方式不仅影响了堤坝的结构安全,还可能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
一、筑巢破坏堤坝结构
1.筑巢过程:
白蚁在堤坝内部筑巢是其危害的根源。堤坝白蚁,如黑翅土白蚁,在堤坝内营巢繁衍需要经历较长时间,一般约5~6年或更长,才能修筑贯穿堤坝内、外坡的蚁道,形成所谓的“管漏”。
蚁巢初建时,通常位于堤坝表层土内约15cm深处,随着巢体增长和白蚁数量增加,蚁巢逐渐深入堤坝,可达2m左右深处,此时巢位相对稳定。
2.蚁道网络:
除了主巢外,白蚁还会建立数十甚至上百个大小不一的副巢(卫星菌圃),这些巢之间通过纵横交错的蚁道相连,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蚁道口径越近主巢越高大,远离时则较矮扁,最高可达10cm左右,底宽达8cm左右。
这些蚁道不仅破坏了堤坝的完整性,还削弱了堤坝的承载能力。
二、高水位时的管漏险情
管漏形成:
在堤坝高水位时,如果贯穿堤坝内、外坡的蚁道口(内坡)处于高水位中,且主巢腔底等于或低于高水位,水流就会通过蚁道进入堤坝内部,形成管漏险情。
管漏不仅会导致堤坝渗水,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险情,如管涌、跌窝、滑坡甚至坝体溃决。
三、取食行为削弱堤坝防护能力
1.直接取食:
白蚁主要以木材为食,但也会破坏土体。在堤坝中,白蚁会啃食木质结构部分(如果堤坝包含木质构件),导致木材严重破坏,甚至引发结构倒塌。
同时,白蚁在土体中挖掘隧道和巢穴,破坏土体的稳定性,加速土体侵蚀和沉降,影响堤坝的整体稳定性。
2.间接影响:
白蚁的取食行为还会破坏堤坝表面的植被,进一步削弱堤坝的防护能力。植被对堤坝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能够减少水土流失、增强堤坝的稳定性。
四、防治措施
针对白蚁对堤坝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1.物理措施:
在堤坝表面喷涂防蚁涂料、设置防蚁网等物理屏障,阻挡白蚁入侵。
2.化学措施:
使用化学药剂毒杀白蚁,但需注意药剂的选择和用量,以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饵剂诱杀是一种对堤坝破坏性较小的灭杀方法,可以在白蚁活动的泥被、泥线、分飞孔和蚁道内施药。
3.生物技术措施: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因子控制白蚁数量,实现生态防治。
4.定期巡检和监测:
建立定期巡检和监测制度,及时发现白蚁活动迹象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白蚁危害堤坝的方式是多方面的,包括筑巢破坏堤坝结构、取食行为削弱堤坝防护能力以及高水位时的管漏险情等。为了保障堤坝的安全和稳定,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